石油流通观察
【石油流通观察】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成品油行业应对策略
时间:2022-04-22       来源: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浏览量:      分享:

据全球碳项目报告数据,2021年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将上升4.1%5.7%,预计全球总排放量将达到364亿吨,而我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9%。为响应全球发展趋势,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成品油企业应立足于能源需求现状,把握变化趋势,抓紧制定和实施“双碳”行动方案,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健全行业碳排放制度。

一、成品油行业发展现状

2021年,我国炼油能力持续增长,原油产量保持相对稳定;原油进口量逐步增加,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成品油产量稳步增长,消费量仍处于增长状态且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需求结构呈现新变化;成品油出口配额大幅下降;成品油价格随国际油价变化多次调整,以上调为主。具体分析如下:

(一)炼油能力持续增长,原油加工量稳步增加

2021年,我国炼油行业取得双突破。其中,炼油能力突破8.93亿吨/年,同比增长0.79%;原油加工量突破7亿吨大关,同比增长9.3%。从产能占比看,国内炼油行业形成中石化(31%)、中石油(24%)、地炼(28%)和其他炼油企业(17%)“四分天下”的格局。

(二)原油产量保持相对稳定,对外依存度首次回落

2021年,全国原油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4.2%,两年平均增长2.1%2011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逐步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1亿吨,同比下降5.9%,对外依存度首次回落至71.7%

(三)成品油产量稳步增长,供应能力有保障

2021年,我国成品油产量35738.2万吨,同比增长7.9%。具体而言,第一季度成品油产量8462.7万吨,同比增长11.17%;第二季度成品油产量8857.9万吨,同比增长9.95%;第三季度成品油产量8892.5万吨,同比增长0.22%;第四季度成品油产量9526.0万吨,同比增长10.9%。总体而言,我国成品油市场需求回暖、油价快速上涨和一些炼化项目竣工投产,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长,供应能力有保障。

(四)成品油消费仍处于增长态势,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1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2亿吨,同比增长10.3%,基本与2019年同期持平,两年平均增长1.9%。其中,随着乘用车销售市场向好及居民出行意愿持续释放,汽油表观消费量1.4亿吨,同比增长20.7%,两年年均增长6.9%;基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及出口和投资对需求的拉动,柴油表观消费量1.5亿吨,同比下降4.5%,基本与2019年同期持平;受疫情冲击较大,煤油表观消费量0.3亿吨,同比下降2.2%,两年年均下降8.4%,需求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当前,国内中短途航线需求逐步恢复常态,国际航空出行仍然受限。2021年,我国柴汽比下降0.181.05

(五)成品油出口配额大幅下降,是现阶段化解过剩的重要手段

2021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配额较2020年缩减2141.55万吨,同比减少36.28%。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总量2950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配额分别为2617万吨、333万吨;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仅750万吨,同比大跌73.24%,其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配额分别为655万吨、95万吨;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总量61万吨,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配额157.9万吨,加工贸易出口配额扣减96.9万吨,多数以内部调整结构的方式下发。中石油、中石化出口配额在内部置换调整下,整体额度为0,无变化。成品油出口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

(六)国际油价整体攀升,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

2021年,全球疫情形势好转、石油需求提振、上游投资减少、OPEC+限产、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国际油价整体呈上涨态势。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油价变化多次调整,以上调为主。2021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共调整25次,其中,上调15次,搁浅4次,下调6次,全年汽油、柴油每吨价格分别累计上涨1485元和1430元。

二、碳中和目标下成品油行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作为我国油气行业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成品油行业的发展受“双碳”目标的影响较大,具体来看,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短,减排任务重大而艰巨

截至20214月,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或愿景。其中,欧盟实现碳中和需要70年;美国需要45年;我国需要30年,比发达国家缩短了3040年,时间极其紧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0%25%80%左右。我国高度依赖化石能源,所以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的任务重大而艰巨。

(二)出口配额分批下放规则,有悖市场经济

成品油出口配额的严格控制有效缓解了我国“大进大出”式经营模式,对市场产销均衡等带来了巨大压力。商务部每年分批次下发当年的成品油出口配额,企业据此调整出口量,但不同批次出口配额差距较大,企业通过预测提前准备库存,与实际出口配额往往不相符,加之审批流程较长,企业难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安排出口时间,导致国内外市场上成品油供需自我调节能力变弱,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有悖市场经济。

(三)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加大,高碳企业面临资产搁浅

碳中和要求大部分行业30—40年时间内大幅降碳,甚至实现净零排放,给成品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同时,金融机构绿色、低碳意识的加强或将导致企业项目融资成本升高。碳交易和高水平的可再生能源电价使终端电价上涨趋势明显,或推高其他商品价格水平。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加大,将导致油气等高碳产业和企业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等风险,可能产生不良资产、搁浅资产,继而造成企业自身和关联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冲击成品油零售市场

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拉动使其渗透率快速上升。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以汽车产业为例,在“双碳”背景下,未来传统燃油车势必被新能源汽车取代,成品油零售市场势必逐步饱和,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在部分社会经营单位的疯狂扩张、不正当竞争下,最终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

(五)氢能产业缺乏总体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在副产氢纯化、气态储氢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政策红利释放,产业投资加大,但我国尚未明确氢能的产业定位及其在能源系统的定位,氢能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缺乏国家层面的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总体上看,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基础设施较滞后,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无序发展现象严重;二是技术装备差距显著;三是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产业发展;四是经济效益不支撑大规模推广。

三、成品油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成品油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双碳”目标下成品油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具体分析如下: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新能源业务

“双碳”压力下,相关政策持续收紧加剧了成品油行业竞争压力,成品油企业盈利空间逐渐下降,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高耗能低效产能,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成品油企业应转向油气化工协同发展,采取购入绿电等措施降碳,加快并全面推进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成品油的依赖性,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二)商务部集中下放出口配额,降低企业调节压力

分批下放出口配额有助于国家依据市场变化对国内供求进行调节,缓解产销和市场失衡问题。全年成品油出口配额一次性发放,企业既能自如安排出口时间,以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改变出口利润倒挂现象,还能统筹国内汽柴油销售,避免出现出口配额补发导致的“油荒”现象。

(三)国家层面出台利好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发展

政府依据地方炼厂的实际发展需求给予炼厂总量支持,有效降低中型独立炼厂质量提高与总量受限的矛盾。企业低碳转型的发展中,需开发新产品延伸下游产业链、创新技术等。在推进新业务和研发新技术过程中需大量资金投入,国家层面出台科技奖补、财政补贴等利好政策降低企业盈利下降和经营不确定性等风险,为企业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维稳旧业务与探索新业务并行,推动业务转型

企业业务转型需在发展和维稳主盈业务的同时,发挥企业优势,拓展多方销售渠道,为探索并发展新能源业务提供时间和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天然优势,合理利用油库、加油站等场地空间,有效提供清洁可再生电能。各油库、加油站持续推进绿色照明改造项目,逐步淘汰非节能照明,加速向集加油、加气、加氢、充电、新能源等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

(五)明确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国家需明确氢能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时限,针对项目核准、规划、安全、环保等行政许可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加快下发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规范加氢站报建审批及证照办理流程,督导相关地市政府尽快明确建站及运营补贴标准。充分发挥国内各大油田的富氢优势,契合各省(市)区政府相关政策要求,秉承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企地合作力度,通过增设加氢功能、油氢合建、新建收购和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规划站点布局。


课题组长:丁志敏 孙仁金  课题成员:于楠  孟思琦  郭风)

友情链接:
电话:秘书处 010-59227459 会员部 010-59258892 传真:010-5922745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2号院1号楼812室
扫一扫
关注协会微信服务号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服务平台    |   协会智库    |   会员管理    |   分支机构    |   党建引领 Copyright@2022 www.CPC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京ICP备18014440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