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流通观察】碳达峰、碳中和对石油流通行业影响及建议
能源消费是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我国碳排放超过85%来自能源活动。在“双碳”目标下,为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石油流通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步伐。
(一)“双碳”目标
20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加速进入绿色低碳的转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宣示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对我国建立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引领和增长动力的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CO2排放占全球29%,大约是美欧总和的1.2倍。煤炭消费39.2亿吨,占我国能源消费的57%,占全球煤炭消费的49%。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仍处在“双升”阶段。《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成品油企业必须立足于能源需求现状,把握变化趋势,抓紧制定“双碳”行动方案,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健全行业碳排放制度。
(二)碳排放与能源结构
我国碳排放超过85%来自能源活动,2020年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约98.6亿吨。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占比83.6%,其中,煤炭56.7%,石油18.9%,天然气8%;非化石能源占比16.4%,其中,水电9.1%,风电3.1%,核电2.4%,光伏1.7%。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0%、25%和80%左右。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大约为65%~78%;发电结构将更加多元低碳,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将达58%,终端能源消费量将达32亿吨标准煤;电气化水平将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将达50%~60%。
(三)成品油企业经营现状
2021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成品油产量35738.2万吨,同比增长9.09%;消费量34148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汽油、柴油、航煤同比分别增长5.7%、0.5%、5.7%。分项看,汽油与航煤消费随疫情形势好转恢复,柴油消费提前于2020年已基本恢复常态,2021年增速有所放缓。
2021年,全年成品油出口量为4031.68万吨,分产品看,全年汽油、柴油、航煤分别出口1455.65万吨、1720.41万吨、855.59万吨,同比分别下跌9.03%、12.96%、14.24%。成品油进口量为2712万吨,同比下降4.0%。
二、成品油行业应对“双碳”目标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作为我国油气行业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成品油行业由高碳业务向低碳业务甚至无碳业务的转型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虽然本身不是“双碳”的对象,但成品油行业的发展受“双碳”目标的影响较大,具体来看,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如下:
(一)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短,减排任务重大而艰巨
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或愿景,大部分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欧盟碳达峰到碳中和期间需要70年,美国需要45年,而我国需要30年完成“双碳”目标,相比其他国家所需时间大幅缩短,时间极其紧迫。
我国化石能源依赖度较高。据有关机构预测,若要大幅减少碳排放,到2060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需求分别下降80%、60%、40%;为实现碳中和,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需达到80%左右。大幅降低化石能源用量意味着必须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任务重大而艰巨。
(二)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加大,高碳企业面临资产搁浅
碳中和要求大部分行业在30~40年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甚至实现净零排放,给成品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在“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金融机构绿色、低碳意识的加强或将导致企业项目融资成本升高,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碳交易和高水平的可再生能源电价使终端电价上涨趋势明显,或推高其他商品价格水平。
在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油气等高碳产业和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收入下降、盈利下降等风险,可能产生不良资产、搁浅资产,继而造成企业自身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关联的金融机构造成连带经济损失或风险。
(三)能源结构转型速度加快,石油利用方式变革加速
一次能源向零碳能源转型、终端能源向电气化转型是减碳必经之路。煤炭、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会显著下降,天然气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伙伴”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水平,交通、工业生产、生活消费用能等领域加速向电气化转型。
能源消费由燃料向电气化发展,电力来源向低碳化发展,导致石油在终端消费中的燃料属性将被大幅弱化,交通用油、取暖用气等传统石油利用模式将逐步被电气化方式所替代。随着我国工业结构向低能源强度、高附加值快速转型,化工品需求正逐年递增,炼化向化工转型成为必然趋势。
(四)油品为主的炼厂逐步淘汰,“少油多化”的炼厂兴起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升,我国成品油需求或将承压,以油品为主的落后老旧炼油产能逐步出清,占比出现下滑,且一些国外石油巨头已宣布关停全球范围内多家落后炼厂,预示着传统的油品型炼厂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以生产化工品为主的“小油头大化工”的大炼化企业或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以生产化工品为主的炼化企业,受成品油需求减缓的影响较小,因此少油多化的大炼化龙头企业有望进一步增强化工品的研发实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向平台型化工巨头迈进。
(五)炼厂积极调整优化布局,开展CCUS试点和示范工程
炼厂基于炼化一体化、市场、资源和新能源等因素,积极调整优化自身布局,建立化石能源高效转化,发电、供气、供热、供燃料为主体,耦合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电解水制氢等电、气、氢燃料多能耦合智能低碳的能源系统。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不仅是减少CO2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构建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品油行业也将CCUS作为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技术研发与应用,但我国CCUS技术整体处于示范工程阶段,且规模较小。
(六)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传统加油站转型加速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占新车销售比例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业界公认5%是新能源汽车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的临界点,连续增长的数据表明,整个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逐年加强,据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分项数据显示,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4.2万辆和29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0.1万辆和6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完成0.2万辆,同比呈现增长。表明传统加油站主动探索转型已是必须,由单一能源站向多种能源站转变、站内便利店经营结构转变、产销模式转变,向自产自销、自发自用的“光伏+储能”的发电储能运营模式转变将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双碳”目标下成品油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我国成品油行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一是加快用能结构调整,积极鼓励绿电绿氢体系建设;二是加快相关技术研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妥善布局新能源业务,推进传统业务低碳转型升级;四是重视碳市场和碳资产管理;五是提高碳减排认识,主动践行低碳理念,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速用能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绿电绿氢体系
加速推进产业用能结构调整,推动“气代煤”、电动化进程,稳妥推进行业“煤改气”“煤改电”,减少工业用电中煤电的比重,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降低碳排放强度。
绿电和绿氢是减碳的主要方式之一。成品油行业要发展风能、光伏发电,在此基础上有序发展绿氢,构建绿氢产销模式,加速实现绿氢在煤化工、石油化工、钢铁冶炼、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终端油气替代。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成品油行业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节能和低碳技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一是大力开发CCUS技术,捕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依托上游油气田进行封存,助力炼化行业实现净零碳排放。二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进智能炼化企业建设、推进工程设计数字化、推进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实现智慧化管控和节能减排。三是加快提高绿氢产储运销全产业链技术,降低绿氢成本,提高绿色低碳竞争力。
(三)积极部署新能源业务,加快向综合能源站转型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燃油车市场备受挤压,燃油车退市也被多国列入时间表,多重压力之下,传统加油站必须全面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进一步拓展新能源业务网点布局,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机制措施。在拓展清洁能源业务上,大力发展加气业务,为国家的绿色发展助力加油。
大力推进传统业务低碳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和地热资源,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加油站加速向集加油、加气、加氢、充电、非油品等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炼厂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是未来发展趋势。
(四)为纳入碳市场做好准备,积极有效应对碳交易
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启动,已有地区将油气开采及石油化工行业纳入碳市场,油气行业整体被纳入碳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
为有效应对碳交易市场,成品油行业需要全面梳理碳排放现状,特别是碳排放量巨大的业务板块,测算不同碳排放配额分配形式的碳交易成本;建立一套内部碳定价方法和工具体系,通过碳价格工具控制高碳项目未来的风险,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企业内部的碳资产、碳交易、碳减排项目开发和碳金融业务;发挥集团化和集约化管控的优势,统筹规划内部碳排放配额的平衡和碳市场平台交易,实现碳资产统一、专业化管理,达到更大减排力度。
(五)提高碳减排认识,主动践行低碳理念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更高水平的发展模式,不能仅从控制消费的角度入手,而是需要系统思维。成品油行业参与者及潜在参与者应从思想层面高度认识低碳环保理念,主动践行低碳理念,积极主动转变产运储销模式,落实新发展理念,支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实现“双碳”目标。
(孙仁金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碳中和研究院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