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42
国内速记
生态环境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纳入更多参与主体,严格监管碳市场数据质量,着力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赵英民表示,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气候治理政策工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市场建设,2021年7月和2024年1月,先后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全国碳市场体系,碳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赵英民表示,今年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引起了国内外各方的关注,充分显示了通过市场手段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碳排放统计核算是管理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持续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定期发布统一权威的各级各类排放因子,持续完善能源活动和工业过程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为满足社会各界多用途碳排放核算需求提供了基础支撑服务。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4个部委印发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了4个方面22项重点工作任务,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发布了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国家标准,为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创造了条件。
中欧双方同意继续推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协议谈判
日前,从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欧双方一致同意继续推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协议谈判,全力致力于通过友好对话磋商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介绍,商务部部长王文涛9月19日在欧盟总部会见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了全面、深入、建设性的磋商。双方明确表达了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
“中方既有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分歧的最大诚意,也有坚定不移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最大决心。”何咏前表示,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按照此次会谈明确的方向,抓紧就灵活的价格承诺方案进行磋商,全力以赴争取在终裁前就解决方案框架达成共识。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中国LNG出站价格
近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发布中国LNG出站价格。该价格是基于天津、河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在内的总计24座国内LNG接收站出站价格,通过算术平均计算形成,反映我国LNG接收站的出站平均价格水平,于每个工作日对外公布。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官方网站数据显示,9月25日,中国LNG出站价格为5345元/吨。
中国LNG出站价格的发布,旨在及时反映国内LNG接收站LNG供需情况,丰富我国天然气市场价格体系。
9月16日-22日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145.98点。从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来看,上周中国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指数为145.98点,近期指数窄幅波动。主要原因是,占进口体量绝大多数的中长协部分,定价所挂钩对应计价期内的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运行。而对于小部分的进口现货而言,因计价周期的缘故,目前的到岸价格指数中现货部分的定价周期主要在7月中下旬,该时间段内现货价格维持稳定。综合影响下,LNG综合进口到岸价格窄幅波动。
2023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全年天然气双边交易量达1214.46亿立方米。
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上线
日前,第47个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中国石化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一期)正式上线,在广州石化、茂名石化和石家庄炼化等企业开展试点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创新升级,助力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该系统是中国石化信息化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集团公司工程部组织统一建设和管理,系统一期主要包括质量管理、质量监督、专项管理、质量分析等功能,实现了管道专业质量全过程管理、质量问题分类分级集中管理。
该系统采用石化智云技术标准和“数据+平台+应用”建设模式,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识别等前沿技术,将工程质量管理策划、控制、改进等环节全面数字化和流程化,有力推动业务流程、工作程序、数据标准统一,实现参建各方一体化协同。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建设完工
近日,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通过机械完工验收,标志着国内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建设完工,我国深水复杂油气工程自主建设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深海一号”二期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开发项目,区域最大作业水深近1000米,共部署12口开发井,新建1座重量超过1.4万吨的综合处理平台,5条总长约250公里的海底管线及4条脐带缆、1套水下生产系统等13项重点设施。
为了解决“深海一号”二期面临的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等多重海洋工程难题,项目团队针对性研发深水工程装备、开展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深水施工难题攻关,自主建成全球首套千米级深水发球管汇等关键设施,完成国内最长深水油气管道铺设,多次刷新深水油气开发作业行业纪录。
“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500亿立方米,全面投产后可使“深海一号”大气田高峰年产量由30亿立方米提升至45亿立方米,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气源地。
涪陵页岩气田深层常压页岩气产量大幅增长
日前,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深层常压页岩气日产量超14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5.89%,展示出深层常压页岩气良好的开发前景,白马区块成为江汉油田“天然气70亿方持续稳产工程”的重要支柱。
白马区块位于涪陵页岩气田一期产建区东南部,是气田的重要产建评价区,属于典型的深层常压页岩气藏,具有地表结构、地下构造“双复杂”的特点。对此,江汉油田深入研究深层常压页岩气构造差异富集模式,明确了有利区带,形成白马区块分区分类差异化钻试采一体化工艺技术系列,持续加快白马区块产建步伐。
截至目前,白马区块投产50余口井,焦页159-3HF井测试获日产气21.6万立方米,刷新白马区块深层常压页岩气单井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国际要闻
欧佩克上调对全球中长期石油需求预测
日前,欧佩克发布了2024年全球石油展望报告,该组织上调了对全球中长期石油需求的预测,理由是印度、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将带动需求,以及人们从传统燃料转向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速度没有预期的那么快。
欧佩克认为,石油需求增长的时间将比英国石油公司(BP)和国际能源署(IEA)等其他预测机构更长,后者认为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见顶。
英国石油预计,石油需求量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并在2050年降至7500万桶/日。埃克森美孚预计,到2050年,石油需求将保持在每天1亿桶以上,与目前的水平相似。
欧佩克预计,到204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189亿桶/日,比去年的预期高出约290万桶/日。欧佩克还将石油需求前景延长至2050年,预计届时需求将达到1.201亿桶/日。
欧佩克一直呼吁增加对石油行业的投资,并认为到2050年,石油行业的总投资需要17.4万亿美元,而2023年的估计是到2045年需要达到14万亿美元。
亚洲炼油利润率降至四年低点
近日,路透社汇总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亚洲各地的炼油利润率降至2020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这可能导致亚洲炼油商们对开工率进行更多限制。
分析师和业内消息人士对路透社表示,随着夏季需求见顶后燃料供应增加,亚洲炼油利润率目前处于四年来最低水平。路透社援引LSEG的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亚洲地区炼油中心新加坡的炼油利润率较8月第一周下降了68%。
分析人士预计,由于利润率下滑以及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燃料供应增加,未来亚洲地区炼油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降低,这对全球最重要的成长型市场亚洲的石油需求来说不是好兆头。
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的创始人兼研究主管Amrita Sen对路透社表示:“就炼油加工量而言,自5月以来亚洲已经减少了40万至50万桶/日。如果目前的低利润率持续下去,日加工量可能再削减10万桶。
Equinor将加大海上油气项目投资
近日,挪威能源巨头Equinor表示,该公司将加大对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投资,计划在2035年之前每年投资600亿至700亿挪威克朗,用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开发。该投资计划的实施是基于对全球化石燃料将保持强劲需求的预测。
挪威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和主要石油生产国,但其现有的主要海上油气田的产量已经放缓,而且没有在21世纪30年代进行新开发的计划。
Equinor首席执行官Anders Opedal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挪威石油具有长期需求曲线,因此公司将继续对其进行投资。Equinor称,到2035年,该公司油气产量有望达120万桶油当量/日,并且在未来10年每年能够钻探20至30口探井。
关于天然气,挪威政府重申,到2035年每年将向欧洲供应400亿立方米。Equinor国内业务负责人因此表示,挪威沿海仍然存在有吸引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