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31
国内速记
我国在南海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
中国海油7日宣布,在海南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备案,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为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
2018年,中国海油启动“七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建成“南海万亿大气区”。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在南海北部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3个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累计超1万亿立方米,“南海万亿大气区”建设从蓝图走向现实。
“为确保海上钻井作业安全,业内一般在井位设计时避免穿越危险的浅层气,我们这次是迎难而上。”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总经理陈浩东说,经过严密技术论证,中国海油实施全球首例超深水超浅层钻井作业,顺利完成超深水超浅层气藏钻井、测试等多项目标,高质量获取相关区域地层资料,准确勾勒出大气田的地下全貌,实现对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的精准快速评价。
“陵水36-1的勘探实践,验证了将超深水超浅层气资源从影响钻完井作业安全的‘灾害气’变成具备开发价值的清洁能源的可能性,对我国乃至全球类似海域条件的资源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中国海油总地质师徐长贵表示,陵水36-1气田勘探取得成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自主建立的中国特色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气田储量的落实也补上了“南海万亿大气区”建设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
氢能源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大连揭牌
氢能源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近日在辽宁省大连市揭牌。创新中心将集聚氢能全链条研发能力,高水平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大连氢能产业新名片。
在揭牌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李先锋公布了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并向国内外氢能领域研发创新团队和企业发出邀请。
大连市氢能产业基础良好,坐拥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近20个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集聚氢能领域重点人才团队20余支,覆盖氢全链条企业创新主体40余家,出台了《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拥有4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
创新中心将按照“政府引导,院士牵头、企业主体、市场导向、联盟支撑”的总体思路,探索“联盟+公司”发展模式,有效整合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此外,创新中心将推动资源和要素有效配置,使各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强化项目支撑,积极落地重点项目,努力探索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联动。
山西省上半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创新高
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一直是山西省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日,山西省统计局传来消息,2024年上半年,山西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8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创历史同期产量新高。
山西省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预测总资源量约2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的8%;截至2022年底,全省非常规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1635.12亿立方米。
据了解,全省目前进行工业规模开采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正向着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方向努力发展。
2023年发布的《山西省非常规天然气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开展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大力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到2025年全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力争达到200亿立方米。
四川推进油气化工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四川近日举行油气化工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推进活动,四川将以“智改数转”为重要突破口,推动油气化工行业大规模设备更新,促进安全生产、绿色生产。活动现场,围绕推动油气化工行业智慧化改造,共签约14个项目,金额超13亿元。
油气化工是四川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和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油气化工设备大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设备更新势在必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四川已明确,将以大规模技术改造带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以“智改数转”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帮扶、金融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前7月塔里木油田累计钻井进尺达65万米
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前7月,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累计钻井进尺达65万米,富油气区块钻完井周期缩短21%,刷新46项钻完井提速纪录。
塔里木油田克深3103井近日传来好消息:该井仅用时148.8天就钻至井深8173米顺利完钻,较设计周期缩短75天,一举刷新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8000米以深最快钻完井纪录。
截至7月底,塔里木油田已累计钻探168口8000米级超深井。目前塔里木油田找到的超深层油气储量占全国约3/4,每年从超深层开采出的油气产量当量近2000万吨。
塔里木油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制高强度钻杆、220摄氏度耐高温钻井液、万米测井装备等一批特深层关键技术装备,直面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三超一高”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今年3月,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万米,成为世界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深超万米井。
渤海油田投入开发规模最大底水油田
近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油田投入开发规模最大的底水油田——曹妃甸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4500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曹妃甸油田位于我国渤海西部海域,于2004年正式投产,主要由5个油田区块组成,是渤海油田第一个采用水平井、分单砂体开发的油田。油田地质构造特殊,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构造边水油藏和块状底水油藏,边底水活跃,油水分布复杂,是渤海典型的“水中捞油”油田。
面对特高含水挑战,曹妃甸油田开展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特高含水油井的规模性控水稳油治理措施,持续加强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加快推动无人平台建设项目,多举措保障油田长期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开发,投产20年来已累计贡献原油超4500万吨、天然气超15亿立方米,可供千万级大型城市人口使用约9年。
在助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曹妃甸油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海上首批全面接入岸电的油田之一,率先实现传统燃油发电模式的变革。实施“井筒里的绿色革命”,成功投产中国海油第一口永磁电泵井,单井每年可节约用电超20万千瓦时。2023年,曹妃甸油田获评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成为我国海上“绿色油田”开发的“新样板”。
曹妃甸油田的高效、绿色开发为国内外类似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对于推动渤海油田稳产上产、加快绿色低碳开发、保障环渤海地区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首个智能天然气净化厂建成
近日,中国石油首个智能天然气净化厂试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大竹智能净化厂建设成功。
作为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单位,西南油气田以“安全环保受控、生产运行受控、管理协同高效”为建设需求,以“产品气实时合格外输、‘三废’实时达标排放、装置安全高效运行”为建设目标,解决生产现场感知能力弱、工艺操作智能化水平低、数据开发应用程度差、多专业协同效率低4个核心堵点,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净化厂样板。
在探索智能工厂建设中,西南油气田建成工业5G专网、天然气净化厂电站巡检机器人系统、净化厂物联网系统、先进控制系统和实时优化系统等,并构建具有“全面感知、智动操控、协同管理、辅助决策”特征的功能模块;打造智能管控平台,承载解析装置全量三维模型数据和物联网系统多维动态实时数据,集成和开发工艺、机械、自控、电气等多专业应用,嵌入轻量化引擎、智能问答等工具,构建集中监控、设备管理、标准作业、操作优化、辅助支持五大类一级应用模块,赋能工厂运营。
国际要闻
美终止生物燃料豁免决定
近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宣布,终止美国环保署(EPA)2022年发布的小型炼油商暂时豁免国家生物燃料掺混计划的决定,并将此事发回EPA重议。决定终止后,EPA需与小型炼油商和生物燃料行业重新议定掺混规则。
根据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要求,美国部分成品油产品在销售时需掺入玉米乙醇等生物燃料。RFS的初衷是帮助农民增收,并减少美国石油进口,但炼油行业尤其是小型独立炼油商认为,该计划带来的成本使他们的业务面临风险。因此,EPA规定,如果小型炼油商能证明RFS对其经营造成了不当损害,在对炼油商的请求进行审核后,EPA可以给予豁免,其产品不用添加生物燃料即可上市。
但在实际操作中,EPA驳回了小型炼油商提交的几乎全部豁免请求。2022年,由炼油商辛克莱怀俄明炼油公司牵头,众多美国小型炼油商发起诉讼,要求终止该项决定。同时,生物燃料行业包括玉米乙醇生产商长期以来也反对小型炼油商豁免计划,认为该计划被过度使用,虽然有助于石油行业,但会伤害美国农民。
韩上半年石油产品出口创新高
近日,大韩石油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SK能源、GS加德士、S-OIL、HD现代Oilbank等4家韩国炼油企业的石油产品出口量总计达2.453亿桶,这是自该协会进行该项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半年水平。此前的历史最高纪录是2018年上半年的2.37亿桶。
据悉,韩国石油产品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长7.3%,连续3年呈上升趋势。出口额达237.6224亿美元,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大韩石油协会表示,出口增加主要是得益于国内炼油厂开工率的提高以及全球汽油、航空燃料和其他石油产品需求的增加。今年上半年,韩国国内炼油行业的开工率达80%,自2021年上半年(72.6%)至今,开工率逐年稳步增长。
石油产品中,出口量最大的是柴油,占出口总量的40%。其次分别为汽油占23%,航空燃料占18%,石脑油占8%。出口目的地中,澳大利亚占18.6%,新加坡占13.0%,日本占11.5%,中国占9.0%,美国占8.7%。澳大利亚连续3年成为韩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出口国。日本是出口增幅最大的国家。为了实现脱碳和节约能源,日本在10年前整合了炼油厂,降低了炼油能力和燃料产量;加之近期日元贬值致海外游客激增,航空燃料出现短缺,石油产品进口显著增加。与去年上半年相比,韩国对日本的汽油出口增长了51%,航空燃料出口增长了70%。
该协会表示,未来韩国石油产品出口的环境并不宽松。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由于中国和印度石油产品出口的增加,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炼油利润率有所下降。
欧洲天然气价飙升至年内新高
8月7日,欧美天然气期货价格双双走高,其中欧洲气价一度飙升至年内最高水平。
具体行情显示,欧洲天然气价格基准——荷兰TTF交易量最高的9月天然气期货价格收于38.75欧元/兆瓦时,为去年1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涨幅超过5.65%。美国的天然气期货主连价格也上涨4.01%,报2.10美元/百万英热。
有报道称,乌克兰军队占领了位于库尔斯克州Sudzha的一个关键天然气中转站。交易员一直对这个中转站可能遭遇的中断保持警惕,因为这是现在唯一能把俄罗斯天然气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进口点。其他分析师也认为,周三的气价上涨“可能夸大了对供应的威胁,因为通过这条路线的运输只能满足欧洲3-5%的需求,而且欧洲的库存也接近创纪录水平。
另有消息称,由于年内天然气价格明显走低,美国主要天然气生产商准备在2024年下半年进一步减产。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EQT能源的首席财务官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将实施约900亿立方英尺当量的战略性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