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29
国内速记
三部门: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制定了《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要求,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其中,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中提到,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
一是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以“两区”(居住区、 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 因地制宜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扩大高速公路充电网络覆盖范围 并加强节假日充电服务保障,有效增加农村地区充电设施,逐步构 建日益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二是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充分利用电动汽车 储能资源,全面推广智能有序充电。支持开展车、桩、站、网融合 互动探索,研究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电价政策,探索放电价格机 制,推动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互动。
三是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快以快充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充换电技术标准制修订,探索建立车网互动相关标准, 健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标准体系, 提升标准国际化引领能力。
成都签约11个氢能项目
日前,由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和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成都市氢能产业合作伙伴大会暨绿色氢能示范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现场签约中石化新星氢能全产业链零碳示范园区、成都上元新能源智造产业港项目、山东奥扬绿氢装备生产制造暨西南总部项目等重大产业化项目8个,氢能企业合作项目3个,投资总额超过75亿元。如此规模的集中签约,不仅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还展现了青白江产业蝶变升级的勃勃生机。
“我们布局氢能生产制造板块,主要是看中青白江在物流枢纽、产业集聚、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期待通过合作,有效整合各自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郑兆龙表示。
按照签约内容,这一次,青白江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将与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同在燃料电池装备、氢交通应用、加氢站建设运营、打造氢能示范中心等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与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新研氢能源科技、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签订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采购协议。
“青白江区提出的目标是到2026年,氢燃料商用车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起到重大的拉动、支撑作用。”青白江区投促经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183个央企能化项目落地新疆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共同在喀什举行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推进会。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煤集团、中国石化等25家中央企业签署合作意向书,签约项目183个,预计2028年底前完成投资9395.71亿元。
其中,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重大项目有25个,这些项目涵盖了油气生产加工、新能源开发等关键领域,推进产业兴疆进入新阶段。
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表示,希望广大央企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新疆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深化投资合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介绍,下一步,中央企业要立足新疆资源禀赋,推进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要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助力新疆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悉,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在新疆累计投资项目超过5.2万个,完成投资额达5538亿元,有力推动了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超大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交付
近日,新建造的超大型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船)在位于江苏南通的海门长江码头缓缓开航,前往相关作业海域。
该轮相当于一座“海上移动化工厂”,主船体总长351米,型宽60米,上部模块总重4.4万吨,作业水深1985米,配置多点系泊系统,能满足西非、南美等地区的海洋环境条件,适用于全球多个海域的油气开发作业。交付后将成为全球当前部署作业最大的FPSO项目。
为确保该轮抢抓开航“窗口期”,南通边检部门采取窗口“一站式”服务、船体同步检查,快捷办理边检手续,确保了船舶的安全通关。
蜀南气矿推动页岩气采气工艺提质增效
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着重在强化生产组织管理、强化技术集成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页岩气采气工艺提质增效。截至7月31日,蜀南气矿今年共实施措施井68口,累计增气量超2亿立方米。
今年年初,蜀南气矿精细编制全年页岩气采气工艺措施计划大表,对标对表统筹推进各项工艺措施有效实施。同时,建立页岩气老井动态“日分析”机制,坚持线上和线下分析结合、智能预警和人工分析结合,制定切实有效的工艺优化措施。落实采气工艺24小时督导制度,督促各项工艺优化措施及时实施,降低井筒积液对气井正常生产的影响,确保老井稳产多产。
其间,蜀南气矿加强页岩气井筒流态理论研究,创新采用全井筒临界携液理论指导采气工艺措施的介入时机与参数优化,大幅提高工艺措施效果。创新开展柱塞工艺优化升级,取消11口柱塞工艺井地面控制系统及双通道汇管,节约单井成本。首创页岩气平台井智能增压气举一体化工艺,实现气井增压和气举“双同时”,等效替代车载压缩机气举。目前,该工艺已在泸203H5、自201H1等6个平台应用,增产气量超过2200万立方米。
中原油建沙特项目9线路试压完成
近日,随着沙特MIP PKG16项目最后一段28英寸高压管线顺利完成试压并一次性通过验收,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油建负责施工的长度合计197公里的9条线路试压全部圆满完成,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了业主沙特阿美质量检验部门的验收,赢得了其高度评价与认可。
管线试压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环节,不仅是对管线质量与安全性的严格检验,更是对项目团队技术实力与协作能力的深度考验。
据了解,该项目管线的最高试验压力为63.95兆帕,是该公司有史以来试验压力最高的油气介质管线。施工所采用的高压管线法兰为国际标准ISO 27509,对法兰的加工及装配要求极高。作为同期开工的数个项目中首个完成线路试压工作的单位,中原油建项目团队对高压试压盲板的加工及高压法兰装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参照相关标准规范编制了详尽的操作规程,并在现场严格执行、细致检查。
试压期间,参建干部员工严格遵循沙特阿美标准与规范操作,提前协调与其他承包商的界面事宜,对每条管线进行细致检查,每台试压设备进行反复调试,并做到24小时坚守现场,紧盯压力、温差变化与管线状况,确保试压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掌握。
国际要闻
二季度美国炼油商盈利大幅下滑
近日,多位美国能源分析师分析称,美国炼油商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润将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
分析师们表示,受中东新建炼油厂投产和中国出口增加的推动,二季度美国柴油库存不断增加,炼油利润率缩水、利润减少。埃克森美孚认为,炼油利润率下降对其第二季度业绩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原因是燃油价格疲软。今年6月,美国汽油裂解价差跌至每桶22.02美元,为2月以来最低。同时,柴油裂解价差跌至每桶22.22美元,创下近两年低点。
同时,分析师们认为美国夏日驾驶季需求低迷也削弱了炼油利润率。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第二季度,美国炼油商们将加工量提高到加工能力的93.5%,高于去年同期的91%,以满足预期中汽油和柴油需求的增加,但预期的增长并未出现。
分析师们称,汽油需求疲软和全球柴油供应增加可能会持续下去,并在未来几个月继续限制炼油利润率。美国能源投资银行下游业务研究主管Matthew Blair表示,美国西海岸的炼油商们可能被迫缩减炼油厂的运营规模。GasBuddy.com的石油分析师Patrick De Haan则称:“随着夏季结束,美国成品油需求将进一步下降。对炼油商来说,更没什么可期待的了。”
摩根士丹利看跌明年油价
近日,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原油市场供需紧张,但预计明年将出现供应过剩。因此,明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跌至73~80美元/桶,较今年有明显下降。
摩根士丹利预测,今年第三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将维持在86美元/桶不变。尽管今年第三季度大部分时间供需依然紧张,但到第四季度供需将趋于平衡。随着季节性需求减弱,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的供应都将转向增加。预计明年OPEC和非OPEC国家的供应量将增加约250万桶/日,远远超过需求增长。
摩根士丹利还预测,全球炼油厂的产能利用率将在今年8月达到峰值,预计到明年7月之前不会恢复到同一水平。
拉美石化产品价格低迷
ICIS近日发布报告显示,由于全球供应过剩,拉丁美洲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该地区企业希望运费成本的提高和贸易保护能够改善现状,挽回其受损的市场份额。
拉丁美洲是全球典型的“价格接受者”地区,该地区目前仍是石化产品净进口地区,易受全球价格波动影响。近年来,大量低价进口的产品严重降低了该地区的开工率。巴西化学品贸易集团阿比奎姆称,5月巴西企业的开工率创下58%的历史新低。
除墨西哥外,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墨西哥政府提高了多种化工产品的进口关税,并且处在不易受到南部邻国影响的优势区位。然而,在供应严重过剩的聚合物市场上,墨西哥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商布拉斯科伊德萨依旧受到了来自亚洲和美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导致销售额和利润下降。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几年整个拉丁美洲的聚乙烯、聚丙烯市场需求将不会有太大改善。随着更多产能释放,全球供应过剩的局面预计仍将持续甚至扩大。尽管墨西哥石化企业的开工率高于巴西同行,且在一定程度上免受进口关税上调的影响,但仍将继续遭受全球石化行业衰退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