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27
时间:2024-08-14       来源: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浏览量:      分享:

国内速记

0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满3年 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已经满3年。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29日表示,3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裴晓菲介绍,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包括强制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性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两个部分。强制和自愿两个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同向发力、互为补充,并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有机衔接。

裴晓菲说,3年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取得四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二是建成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三是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目前,企业均建立碳排放管理内控制度,管理水平和核算能力显著提升。四是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他介绍,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4.65亿吨,成交额约270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第二个履约周期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增长19%和89%,且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近50%。同时,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由启动时的48元/吨,上涨至今年7月26日收盘价91.6元/吨,上涨了90.8%。

裴晓菲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全国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和产品,探索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深化碳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02

我国天然气消费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市场持续向好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天然气消费重回快速增长轨道,消费规模再创新高。同时,国产资源持续上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显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天然气发展势头足。

据了解,随着市场调节作用增强,国内用气结构持续优化,多能互补成效初显,市场需求也出现较快增长。《报告》指出,2023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达3945亿立方米,增量2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8.5%,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中国天然气市场持续复苏向好。今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 21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展望下半年,虽然国际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宏观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天然气需求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为4200亿—42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7.7%;天然气产量2460亿立方米,增产持续超过100亿立方米;中俄东线进口气按达产计划增供,LNG进口维持增长态势。

在新一轮油气市场化改革方向指引下,天然气行业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公平开放,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强化自然垄断环节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03

欧盟预披露对华生物柴油反倾销初裁信息

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反倾销调查初裁预披露信息,拟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12.8%至36.4%的临时反倾销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不征收反倾销税。预计欧盟委员会将在8月16日出具正式初裁结果,并于2025年2月作出终裁。

据悉,欧盟生物柴油委员会自2023年10月起就开始对中国生物柴油提出反倾销申诉,并于同年12月欧盟委员会开始调查。欧盟声称,其生产商提交了从中国进口的生物柴油以低价进入欧盟市场的证据,认为这些进口商品严重损害了欧盟相关行业。

据悉,欧盟生物柴油委员会自2023年10月起就开始对中国生物柴油提出反倾销申诉,并于同年12月欧盟委员会开始调查。欧盟声称,其生产商提交了从中国进口的生物柴油以低价进入欧盟市场的证据,认为这些进口商品严重损害了欧盟相关行业。

业内机构认为,此次反倾销调查对国内生物柴油出口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据国泰君安测算,超过20%的关税征缴幅度将使生产利润在50美元/吨以下的企业对欧出口无可持续的利润窗口。今年国内用废油脂制成的生物柴油的生产利润已从年内高位的30美元/吨收窄至10美元/吨左右。目前享受低于20%税率的企业或成为欧盟在中国生物柴油市场的合作方,头部企业出口壁垒将逐步形成,其余企业或将寻求转向原料再生废弃食用油脂的出口贸易。


04

山西上半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

7月30日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山西省加快推进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三气”共探共采,上半年非常规天然气总产量达8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创历史同期产量新高。

非常规天然气是指那些难以用传统油气地质理论解释、不能用常规技术手段开采的天然气,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等。由于山西省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多层叠置的自然特性,如果单独开采单一资源,开采效率低且成本大。为提高资源开发效率,节省企业开采成本,山西近年来加快实施“三气共采”试点,有力支持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增储上产。

山西省能源局油气处处长康义表示,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实施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专项行动,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增强我国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补充气源。

据统计,山西非常规天然气预测总资源量约2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的8%;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非常规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1635.12亿立方米。


05

青海油田今年累计销售航煤产品5993吨

截至7月2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称“青海油田”)今年累计销售航煤产品5993吨。

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生产的航煤产品走出青海省海西市场,从供应青海海西州格尔木、花土沟、德令哈机场扩展至玉树、果洛机场多个市场。格尔木炼油厂是青海、西藏两省区唯一的炼油厂,承担着两省区军用及民用油品保障任务。对此,青海油田立足青藏地区市场需求,持续提升青藏地区油品保障能力。

据介绍,2017年航煤生产装置投产后,青海油田先后多次对航煤生产装置优化改造升级,高标准满足了民航领域特定安全、性能标准和供应链要求,格尔木炼油厂成为青藏高原唯一能够批量生产民用航煤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格尔木炼油厂航煤生产装置由每年15万吨航煤加氢装置和每年15万吨加氢精制装置两套组成,均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项目单,目前航煤生产以每年15万吨加氢精制装置为主。


06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国内首例横向堵采增油技术

截至7月下旬,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国内首例横向堵采增油技术,在南海东部陆丰13-1油田取得良好实践成果。在经过100天的生产试验后,单井日产油提升3倍创造陆丰油田近年单井稳油控水最好成果,为夯实老油田稳产“基本盘”再添新利器。

简单来说,该技术一方面通过“堵”的手段,在地层深处将高含水区域单独“隔离”开来;另一方面,在“横向”驱替的储层,侧钻分支井,开辟新的采油通道,从而最大化实现稳油控水,确保单井产出。

该技术为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陆丰油田作业区自主研发,能有效提高油井采收率。目前该技术正同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横向堵采”增油技术是陆丰油田作业区,强化“三个转变”思维,践行“找控水一体化”理念的。良好实践一起看看研究团队的个中秘诀,身陷“三高” 亟待“破局”。陆丰13-1油田是已开发超30年的高龄老油田,面临高储量动用率特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的“三高”状态“稳油控水”任务十分艰巨。


国际要闻

01

美国购买465万桶石油作为紧急石油储备

7月29日,美国能源部表示,已完成一项合同,为战略石油储备购买465万桶原油,并将在今年最后三个月内运送到路易斯安那州的BayouChoctaw原油基地。

美国能源部表示,埃克森美孚公司将供应390万桶合约原油,其余部分由麦格理商品交易美国有限责任公司供应。美国能源部表示,原油的平均购买价格约为每桶76.92美元。

此次购买是一系列旨在补充该国紧急石油储备合同中的最新一项,此前在2022年创纪录地释放了1.8亿桶石油。那次出售是为了控制汽油价格。在俄乌冲突之后,汽油价格飙升至每加仑5.00美元以上。但这也使储备降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能源部表示,明年可能会继续购买石油储备,使用其收入账户中剩余的约12亿美元。按当前价格计算,这笔资金可以购买约1,500万桶石油。

截至7月19日,战略石油储备约为3.744亿桶,为2022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但远低于过去十年美国更加依赖进口的平时6亿至7亿桶水平。


02

伊朗将大量进口俄罗斯天然气

近日,伊朗石油部长奥吉表示,伊朗已与俄罗斯签订了一份为期30年的合同。根据该合同,伊朗将进口3亿立方米/日的俄罗斯天然气。

据悉,该合同由伊朗国有天然气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根据协议,俄罗斯将通过里海,向伊朗供应3亿立方米/日的天然气。基础设施费用将全部由俄罗斯承担。奥吉表示,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除供伊朗国内消费外,另一部分将以伊朗为枢纽出口到周边国家。该合同价值相当于100亿至120亿美元/年。

根据该协议,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量预计将达到1100亿立方米/年,相当于此前北溪1号和2号海底管道经波罗的海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欧洲的总运输量。


03

非洲最大炼厂将公开上市

尼日利亚丹格特集团总裁阿里科·丹格特日前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年初将旗下经营的非洲最大炼厂在尼日利亚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

尼日利亚丹格特炼厂今年1月开始生产燃料,标志着非洲最大炼厂正式启动。该炼厂的投产实际上已推迟多年,产能为65万桶/日,能满足尼日利亚对精炼石油产品100%的需求,并且每种石油产品都有盈余可用于出口。丹格特炼厂可向欧洲客户出口柴油,并将向拉美和非洲市场出口汽油。不过,费氏全球能源咨询公司分析师称,该炼厂预计今年年底才能生产出符合欧洲排放标准的欧5汽油。

从上游情况看,除使用尼日利亚原油外,丹格特炼厂最近一直在增加美国原油进口量。截至7月中旬,丹格特炼厂已购买了超过1600万桶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丹格特炼厂主要使用尼日利亚原油,但美国原油份额将在8月和9月进一步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公开上市融资有助于该工厂进一步发展。




友情链接:
电话:秘书处 010-59227459 会员部 010-59258892 传真:010-5922745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2号院1号楼812室
扫一扫
关注协会微信服务号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服务平台    |   协会智库    |   会员管理    |   分支机构    |   党建引领 Copyright@2022 www.CPC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京ICP备18014440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