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26
时间:2024-08-14       来源: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浏览量:      分享:

国内速记

01

上海国企参与打造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

近日,在2024滴水湖高能级航运服务业创新大会上,上海交易集团下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临港集团旗下上海临港绿创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公司、上港集团下属上港能源四方签署共建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合作备忘录。各方将合作在临港新片区建设交易平台,构建集绿氢、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氢基产品及绿氢证书交易、数据服务于一体的氢基绿色能源全产业链交易服务,为高效配置氢基绿色能源提供平台和载体。

上海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将致力于建成国际化的绿色能源产品的认证中心、定价中心、交易中心、贸易中心,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我国是氢气、合成氨和甲醇生产大国。绿色甲醇在我国已进入实质交易应用阶段,绿色氢基能源正在全面加速。氢基产品的产业基础,是支持上海氢基绿色能源交易所运营的基本保障。作为上海氢能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临港新片区未来将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样板间、公共平台聚集地,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氢贸易基地。

未来,临港新片区将着力构筑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大力支持绿色航运产业联盟的发展,加强航运业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同时也将出台支持绿色航运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专项政策,进一步扩大LNG、绿色甲醇保税加注规模,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绿色航运产业生态。


02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上半年实现质效双提

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深入践行集团公司国际化战略和中油国际公司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用治理效能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对外合作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勘探开发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坚持资源战略不动摇,中油国际公司持续做好“新项目开发、效益增储、产量‘压舱石’、油气保供”四篇文章,深入挖掘海外项目生产潜力,上半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超线运行。鲁迈拉、哈法亚、阿姆河等34个项目产量超额完成计划任务。重点产能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阿布扎比陆海二期油田群项目实现首油投产,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成功投产。

提质增效资产优化亮点频现。中油国际公司精心打造“增值版”海外油气业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围绕“五增一保”六大行动要点,落实40项具体行动措施和5项保障措施,统筹抓好投资优化、成本控制、扩销推价等工作,上半年海外经营创效水平持续向好。治理能力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中油国际公司持续完善海外业务运行机制,制度体系建设与组织体系建设相互配合、相互支撑,通过加强投资业务过程管控和风险防控,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

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中油国际公司深入实施海外“山川”科技工程,不断优化海外业务技术支持体系,有序推进集团公司大集中ERP建设,海外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特色巨型碳酸盐岩储层改善水驱开发技术初步形成,LEAD测井综合应用平台等4项新技术新产品在海外项目应用实施。


03

延安气田38.8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项目全面建成

日前,由延长气田公司负责实施的延安气田周长——席麻湾产能建设项目建成中交,较计划提前5个月,这标志着延安气田中区北部38.8亿方天然气产能建设项目全面建成,该公司产能突破120亿方,为其集团公司150亿方/年天然气产能增能项目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延安气田中区北部产能建设项目是延安气田150亿方/年天然气开发总体规划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81.78亿元,开发区域涉及榆林市靖边、定边和延安市安塞、子长、吴起等区域,建产期从2022年到2024年,新建、扩建大小厂站33座,铺设管线1639.68公里,接入气井1267口,建成产能38.8亿方/年,将为工业经济稳增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确保项目顺利启动,气田公司提前一年半组织技术人员完成了储量落实、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等一系列工作。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当地政府和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不仅协调延安、榆林两市成立工作专班,挂牌督办相关问题,加快手续审批办理进度,为项目依法合规建设保驾护航。同时,集团公司成立天然气产能建设领导小组,先后13次召开推进会议,系统部署建设工作,及时解决棘手问题,有力保障项目高效推进。此外,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气田公司启用了建井作业限时管理,高效组织钻井试气,运行“六化”建设模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产能建设持续保持“加速跑”。

特别是今年年初,延长气田公司确定了全年新建产能28亿方、生产天然气102.52亿方的目标任务,2月份就启动了“大干四个月 攻坚百亿方”劳动竞赛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迅速投入到百亿攻坚的工作热潮。截至6月底,该公司累计生产天然气49.27亿方,建成产能21亿方,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


04

中国海油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日前,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中国海油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阿国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油气勘探开发、上游服务及工程建设、LNG、原油贸易、新能源及低碳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与阿国油首席执行官苏尔坦·贾比尔共同见证签约。

阿联酋位于陆海丝绸之路交汇点,此次签约标志着中国海油与阿国油的伙伴关系得到实质性深化,是双方务实合作的里程碑,是落实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成果的实践举措。

中国海油稳步推进资产布局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一带一路”沿线业务覆盖范围增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质性拓展了“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合作深度、广度,切实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清洁低碳转型和促进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海油方案”。阿联酋是OPEC第三大产油国,已发现数个世界级油气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中国海油开展高质量国际化油气合作的重点区域。2019年,中国海油首次进入阿联酋上游业务,参与世界第三大浅水油田群(LZ、US&Nasr)开发,与阿国油共同实现油田高效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上拥有共通理念。

中国海油将继续发挥集团公司一体化优势,深化落实两国政府间合作倡议,践行“做大中东”的发展布局,深度开展“一带一路”支点国家高质量能源合作,为中阿“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05

新疆百万吨绿氢一体化项目签约

近日,新疆疏勒县人民政府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445亿元,建设100万吨氢基一体化项目,助力南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南疆氢基化工产业发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带动喀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报道,该项目主要建设光伏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合成氨系统、合成甲醇系统等,计划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主要包括电源和化工两部分,建成后可年合成甲醇10万吨、合成氨10万吨、生产氢气3万吨,年产值达10亿元。项目三期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合成甲醇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生产氢气13万吨,年产值达70亿元以上。


06

贵州平塘支线天然气管道成功投产

近日,贵州省黔南州平塘支线天然气管道成功投产,标志着平塘县能源供应结构迎来重大变革,为平塘经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平塘分输站位于金盆街道新寨村,天然气经由独山首站进入平塘分输站内,平塘分输站经过滤、计量、调压后分输至平塘县方根天然气公司。

国家管网集团贵州省管网有限公司副经理安全总监王浩表示:“在省能源局的支持下,黔南州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工程平塘支线平塘分输站迎来了投产,该支线接自国家管网中缅天然气管道,涉及数量1.5亿方每年,投产后将为平塘县持续提供清洁、稳定的管输天然气。”

据悉,独山—平塘天然气管道工程长17.3公里,设计管径323.9毫米,设计压力6.3兆帕,设计输气规模1.5亿方每年。管道工程起于中缅天然气管道独山首站,止于平塘分输站。支线的建成投产,结束了平塘县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有效解决了平塘居民的用气需求,为地方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了黔南地区管网保供基础能力。


国际要闻

01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明年将首超煤炭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官网发布的《电力年中更新》报告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首次超过燃煤电厂的发电量。这一转变标志着全球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外,在强劲经济增长、极端热浪频发以及电动汽车等电力驱动技术日益普及的推动下,全球电力需求正快速增长。今明两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将分别增长4%,高于2023年的2.5%。

报告指出,预计明年水力、太阳能、风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全球电力供应总量的35%,高于2023年的30%,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有望创下新纪录。太阳能发电将满足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增电力需求,风能提供另外25%。

国际能源署表示,具体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印度由于今夏遭遇严重热浪,预计电力需求将增加8%;欧洲今年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1.7%;美国则因人工智能(AI)的发展推动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今年用电量将增长3%。

国际能源署表示,全球电力需求飙升反映了电力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也凸显了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在世界许多地区,空调使用量的增加已成为推动电力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球多个地区遭遇热浪,进一步加剧了电力系统的压力。

尽管清洁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持续上升,但这一过程需要加速,以实现国际能源和气候目标。他还呼吁各国实施更高的能效标准,以减少因空调等制冷设备需求增加对电力系统造成的负担。


02

全球碳定价 积极构建全球零碳能源框架

第16届全球碳定价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重点关注中国、欧盟和美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和原子能应用、构建全球零碳能源结构方面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以及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提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会议指出,中国、美国、欧盟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只有通过积极合作而非对抗竞争,才能高效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顺利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及温控目标。与会的国际人士称,中国对全球推动能源转型的贡献令人瞩目。

国际金融论坛(IFF)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祝宪在开幕致辞中呼吁各方,“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时刻,让我们秉承合作与创新的精神;让我们致力于推进关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让我们致力于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地球。”

此次会议围绕推动构建全球零碳能源结构议题展开,国际金融论坛(IFF)副主席、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主席、法国前财长埃德蒙·阿尔方戴利表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中、欧、美三方就这一重大问题展开讨论更重要的了。如果没有美国、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密切合作,人类将无法打赢应对气候变化的战争。”合作而非对抗竞争,才是通往构建全球零碳能源结构并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路径。

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政策高级分析师哈米尔·巴哈尔在主旨发言中提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是最高,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呼吁各方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部署方面的投资力度,共同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03

巴西加快发展第二代燃料乙醇

近日,巴西赖森能源公司位于圣保罗州瓜里巴市的第二代乙醇工厂宣布落成,该工厂总投资达12亿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1.31元人民币),预计每年将生产8200万升乙醇。

第二代乙醇也被称为纤维素乙醇,由第一代乙醇或蔗糖生产过程中剩下的残留物制成,是一种碳排放量更少的清洁燃料。据了解,第二代乙醇可以在不增加原料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将乙醇产量提高50%,碳足迹比第一代乙醇低30%,比普通汽油低80%。

巴西总统卢拉在工厂落成仪式上表示,巴西在第二代乙醇的研究及应用上处于世界前列,第二代乙醇符合气候危机背景下全球能源转型的需要。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表示,巴西此前提出的“未来燃料”法案,旨在促进乙醇等生物燃料的生产,满足可再生能源使用需求。乙醇燃料未来有望逐步取代航空煤油等化石燃料,进一步优化交通能源矩阵。

近年来,巴西政府积极推动第二代乙醇的相关研究和应用。2011年,巴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同巴西科学研究与发展项目资助署共同推出支持蔗糖化学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的联合倡议。其中,促进第二代乙醇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该倡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自2011年至2018年间,相关行业通过该倡议累计获得投资超过47亿雷亚尔,包括赖森能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获得相关资金支持。从2014年开始,数家能源企业的第二代乙醇工厂陆续投产运营。

除了供应巴西国内市场,巴西还希望成为第二代乙醇出口大国。卢拉表示,将积极在国际舞台上推广巴西的第二代乙醇,促进其出口。赖森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里卡多·穆萨表示,已与外国客户签订了长期合同,未来将向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第二代乙醇。




友情链接:
电话:秘书处 010-59227459 会员部 010-59258892 传真:010-5922745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2号院1号楼812室
扫一扫
关注协会微信服务号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服务平台    |   协会智库    |   会员管理    |   分支机构    |   党建引领 Copyright@2022 www.CPC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京ICP备18014440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