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23
国内速记
中国碳市场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7月21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在武汉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指出,中国碳市场发展成效逐步彰显,碳市场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据了解,围绕碳市场制度建设,中国与欧盟、德国、挪威、金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多层次交流对话和务实合作,持续开展中欧碳排放交易政策部长级对话,举办“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做好经验分享和互学互鉴。
上述报告介绍,中国积极推动碳市场关键问题研究,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就监测报告核查、配额分配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环节开展项目合作。加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国际交流,探索全国温室气体减排交易机制参与国际航空碳抵销与减排机制的可行路径。报告指出,中国仍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环境治理、能源安全等系列艰巨任务,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根据报告,下一步,中国将分阶段、有步骤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更多重点行业;重点支持生态系统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控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应用。此外,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双多边进程;加强与相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合作,就碳市场建设与各方开展政策对话。
天津10万吨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项目签约
日前,天津港保税区绿色甲醇产业发展规划研讨会暨10万吨/年生物质绿色甲醇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圆满举行。与会企业领导从生物质气化制甲醇技术路线、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未来港口布局等方面,探讨了绿色甲醇发展对航运的深远影响。
据了解,会上天津港保税区环投城市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兴科工(天津)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天津分公司、天津市德宇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各自渠道、技术、资本优势,以实现生物质制甲醇在津全产业链建设。
据介绍,天津德宇生物公司开发的多倍体芦竹尤其适应天津盐碱地、滩涂地等边际化土地生长。可通过生物热转化等技术生产氢气、天然气、生物炭、甲醇,成为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下游产品的清洁原料。绿色甲醇项目的建设将带动芦竹改良盐碱地绿化工程,成为推动天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胜利油田上半年油气产量超计划运行
据悉,今年上半年,胜利油田原油、天然气产量均超计划运行,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胜利油田坚持“油藏研究不停、方案编制不停、井位储备不停”原则,超前研究、超前部署、超前运行,井位储备库始终保持在1100口以上。上半年,新区和老区新建产能完成年度计划的58.1%。其中,常规单井产能较2023年提高13%,单井产能达标率提高25.2%。
据了解,胜利油田做大增量的同时,不断做优存量,实现作业“降频减费增油”一举三得;持续抓实精细注水,实现油田地层能量整体保持稳定,综合含水率实现零增长;强化一体化体制机制运行,实现目标同向合作管理区维护作业工作量同比减少244井次,作业维护费明显降低。
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联运LNG加注运输船正式命名交付
日前,记者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河能源集团)获悉,由其投资建造的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联运1.4万立方米自主B型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正式命名交付。
这艘被命名为“淮河能源启航”号的运输船,总长约130米,型宽23.6米、型深15米,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有安全性高、智能化程度高、机动性高等特点。
据了解,该船是国家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之一,首次成功应用了国际海事组织独立B型LNG液货舱、深冷装置、低负荷及高负荷压缩机等多项国产技术,对我国LNG造船业突破“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家汉说:“这艘船的成功建成,对推动长江低碳航运,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
我国海上首个热采油田首批过热蒸汽吞吐调整井全面投产
7月20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我国海上首个稠油热采油田——南堡35-2油田首次采用过热蒸汽吞吐工艺实施6井次调整井蒸汽吞吐作业,日产原油达220吨,标志着海上稠油开发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
南堡35-2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稠油占比九成以上。稠油原油因黏度较大,常规冷采开采难度大,采油速度小,采收率低。对此,业内一般通过人工加热增加原油流动性的热采技术破题。
作为我国海上首个稠油热采油田,南堡35-2油田致力于热采技术攻关。针对传统工艺热量流失快、驱油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南堡35-2油田依托高水平注热技术,于2023年1月全面启动首批过热蒸汽吞吐调整井项目。项目以“快注快采”为原则,通过蒸汽吞吐与蒸汽驱“两井同注”交叉作业,实现了超配产40吨/天的良好效果。
中石油大安绿色氢氨项目预计年底正式投产
近日,在中石油吉化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合成氨装置的关键设备R-3101氨合成塔成功进行整体吊装。该设备的成功吊装,标志着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大型设备吊装工作已全面启动。
此次吊装的核心设备R-3101氨合成塔,高18.5米,吊装载荷达411吨。为确保安装工作有序开展,施工团队反复严谨的测量塔体口径,力求精准对接。随着一声令下,巨型吊车轰鸣启动,氨合成塔被稳稳吊起并缓缓升空,经过数小时的紧张作业,氨合成塔被安全、精准地放置在了预定位置。
寰球吉林公司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首个工程,自项目启动便承载着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使命。该项目不仅是国内首个开工建设的新能源制氢能、深冷空分制氮生产合成氨项目,更是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版图中的重要一环,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该项目预计2024年末正式投产。届时,该项目将具备年产氢能3.2万吨、年产合成氨15.3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CO₂排放65万吨,对于推动吉林省打造“北方氢谷”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国家电投绿电转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要闻
韩国能源“巨无霸”呼之欲出
韩国SK集团旗下两大能源子企业SK创新公司和SK E&S公司的董事会17日批准双方合并案。若计划顺利实现,合并后的企业资产将达106万亿韩元(约合5586亿元人民币),成为韩国规模最大的能源企业。
据韩联社报道,两家公司当天分别召开董事会,表决通过合并计划。SK创新公司是SK集团能源板块的中间控股公司,通过SK能源、SK On等子公司开展石油、天然气和电池等多种能源业务;SK E&S公司则是运营液化天然气、氢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未上市公司。SK创新与SK E&S的合并比率设为1:1.2。两家公司将在下月召开紧急股东大会,完成合并程序,合并后的新企业预期最早于11月正式成立。
按照韩联社的说法,这两家公司合并成为一家超大型能源企业,是SK集团重组其能源业务板块计划的一部分,也是这一韩国第二大财阀集团为SK创新公司旗下电池制造商SK On筹资扩容的一大举措。另外,SK创新公司正考虑将SK On和其他能源相关子企业合并,以增强该企业的竞争力。
科威特石油公司探明巨量油气 油气储量相当于该国三年总产量
近日,科威特石油公司在费拉卡岛东部的努哈萨海上油田发现了大量轻质油和油田伴生气,新发现的储量相当于该国三年的总产量。
努哈萨油田的每日产量约为2800桶轻质油和700万立方米油田伴生气。根据科威特石油公司向媒体发布的声明,该油田的面积初步估计约为96平方公里,油气储量约为21亿桶轻质油和5.1万亿标准立方英尺(1444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约32亿桶石油当量。
科威特石油公司指出,这些数据只是“初步数据”,油气资源的实际储量可能比最初估计的更高。科威特石油在声明中提到,目前,一项海上勘探项目正在进行中,海域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占科威特总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科威特是OPEC第五大产油国,目前日产量约为248万桶。其目标是到2035年将产能提高到每天400万桶。
科威特石油公司表示,公司将基于初步测试结果制定开发计划,以尽早开始该油田的实际生产,提升科威特石油公司的产能,为实现其2040年战略奠定基石。
英国不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日前参加七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时表示,英国目前不会效仿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欧盟委员会网站当地时间7月4日发布公告,决定自5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长期限为4个月。在此期间,欧盟成员国将通过投票来决定最终的反补贴措施,如获通过,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界从维护中欧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积极配合调查,相关企业均按照调查部门要求认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调查中,欧方预设调查结果,倾向性地选取抽样企业,滥用调查权,随意扩大调查范围,严重扭曲调查结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希望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我们希望欧盟汽车产业界理性思考、积极行动,共同维护当前双方合理竞争、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