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19
时间:2024-08-14       来源: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浏览量:      分享:

国内速记

01

中国代表:国际社会应积极推进全球能源公正转型

日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加快全球能源转型与互联互通,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边会上,呼吁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能源公正转型、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并开展国际能源合作。

傅聪说,2015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为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本次边会以能源互联互通和转型为主题,汇聚各方智慧,对于促进能源安全可及、加快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他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即“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要把解决能源贫困问题作为优先目标,尊重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资源禀赋,稳妥有序提高能源可及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承诺,为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傅聪表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科技是关键。要通过创新技术和产业模式,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全球一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中国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也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傅聪说,各国应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的核心作用,摒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绿色壁垒,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中方在全球发展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能源项目,有效解决了有关国家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中方将继续秉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落实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助力各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02

中国绿色投资继续稳居全球榜首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年度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将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2万亿美元将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核电、电网、储能、低排放燃料、能效改进和热泵技术等。按照国家划分,中国继续维持全球最大清洁能源投资国地位。

国际能源署表示,2024年清洁能源投资最大的国家仍然是中国,预计将达到6750亿美元;欧盟预计3700亿美元;美国预计超过3150亿美元,是2020年的1.6倍。

可再生能源整合和现有基础设施升级,将进一步推动电网和储能投资增长,预计2024年全球电网领域投资将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其中80%资金将来自中国。2024年全球电池储能技术投资将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美国和欧盟将占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2/3,凸显出全球范围内清洁能源投资不均衡情况。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清洁能源支出水平仍然较低,今年预计将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仅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15%左右,远低于要满足这些国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所需水平。不过,非洲2024年清洁能源投资将比2020年增加近一倍,达到400亿美元。


03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4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

日前,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部署要求,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对重点工作任务再动员、再部署,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确保完成“十四五”后两年油气产储量目标任务,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会议指出,十年来,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能源系统及油气企业全面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决推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六年来,坚决实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从规划引领、投资落实、体制改革、绿色低碳转型、协调服务等方面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勘探新发现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呈现了高位增储的良好态势。原油年产量由1.89亿吨提升到2.09亿吨,天然气年产量由1602亿立方米提升至2324亿立方米,连续七年增产百亿立方米以上,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环节,采取有力举措持续推进。要坚持规划先行,扎实做好顶层设计,着眼于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和油气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油气勘探开发布局及任务。要聚焦重点盆地,加大资金和工作量投入强度,强化科技攻关,集中立体勘探,规模高效建产,加快建立油气勘探开发基地。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开展“两深一非一老”四大领域攻坚战,加快突破万米级深地、千米级深水、纳米级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要高质量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激发骨干油气企业内生动力和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要加快绿色转型,坚持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系统推动油气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CCUS产业化发展,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会上,各油气企业、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就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考虑作了介绍。中央外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林草局及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负责同志、21个油气主产省份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04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7月12日在上海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国锚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大创新投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上海举办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呈现三大亮点:一是汽车销售完成了1404.7万辆,同比增长6.1%。二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0.1%,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5.2%,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9个百分点,电动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20个城市启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9个企业(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汽车销售占比超过50%,智能化发展开启了新征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我们将积极支持技术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推动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大模型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05

中国石化在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71家中央单位、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现场参加会议,中国石化作为中央企业唯一代表作典型经验交流。

多年来,中国石化持续深化特色帮扶模式,助力实现脱贫地区产业、消费、教育“三提升”。产业帮扶方面,实施“一县一链”“一县一品”产业发展战略,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投入1.3亿元建成藜麦加工产业园,成功打造“育、产、加、销、研”全产业链,帮助4788户居民年稳定增收超5000元。在安徽岳西县建设100万千瓦“茶光互补”新能源产业,帮助9个县近1000名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打造岳西翠兰茶叶品牌价值超27亿元。

消费帮扶方面,整合全系统资源,依托中国石化3万多座加能站、2.8万家便利店、9000个汽服点、16万块广告媒体及全国3亿客户会员,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2021年以来消费帮扶突破50亿元,覆盖脱贫群众3万人。

教育帮扶方面,打造“集团化、立体式、结对型”教育帮扶模式。自2021年起,分两批动员65家直属企业结对帮扶18个省份59所中小学校,促进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取得新成效。投入1.9亿元改善办学条件,组织“一企帮一校”“一校牵一校”“一员帮一童”“蓝青结对”,建成“石化伴学”平台,受益学生5万人、教师4000人。


06

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获高产油气流

7月1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渤中19-6凝析气田D1井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油当量超1000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渤海超深层领域大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关键性进展。

D1井位于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井深达6088米,是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该井地层温度超过180℃,井底压力最高56兆帕,日产油气当量约1044立方米,相当于海上常规油气高产井产量的10倍。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鹏霄表示,渤中19-6凝析气田D1井的产量突破,进一步证实了海上深层潜山油气资源的丰富潜力,对加快我国深层领域大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程、提升高质量绿色清洁能源保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渤中19-6凝析气田作为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大气田,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全部投产后可供百万级大型城市人口使用上百年。


国际要闻

01

澳大利亚能源出口额或下降

近日,澳大利亚工业、科学、能源与资源部在其季度能源报告中称,未来两年内,澳大利亚的能源出口额有可能下降。

该报告指出,澳大利亚的能源出口额预计将从2022至2023财年创纪录的4660亿澳元下降10%,至2023至2024财年的4170亿澳元。预计2024至2025财年将继续下降至3800亿澳元,2025至2026财年再降至3560亿澳元。

澳大利亚工业、科学、能源与资源部部长玛德琳·金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随着全球供应的稳步改善,大宗商品价格现在正在恢复到正常水平。报告显示,市场对澳大利亚资源的需求依然坚挺。报告称,虽然全球经济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下依然相对疲软,但经济指标显示全球经济可能有所温和改善。这些条件应该会支持未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不至于使价格降得过低。下降的主要原因,IEA认为主要是清洁能源的使用。

此外,该部还表示,在2025至2026财年以前,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和煤炭出口额也将减少。


02

AG&P LNG与BK LNG Solution签署重要协议,引入LNG现货进入中国

近日,全球领先的LNG终端及下游基础设施公司AG&P LNG与位于新加坡的LNG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BK LNG Solution(BKLS)宣布,双方正式签署协议,首次合作将LNG现货引入中国市场,以应对中国快速增长的LNG需求。这一重要合作里程碑于签约仪式上达成,首船LNG现货预计将在2024年8月底前抵达中国港口。

此次合作标志着AG&P LNG和BKLS在增强中国市场LNG供应可靠性方面取得了关键进展,彰显了双方的战略一致性。AG&P LNG以其在全球LNG采购、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方面的专业能力,将确保高效安全地输送LNG到中国市场。

签约仪式上,BK LNG Solution总裁Henry Kim表示:“我们很高兴宣布首次将LNG现货引入中国市场。此次合作展示了我们为满足中国多样化LNG市场需求而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承诺。”

除了LNG现货交易外,AG&P LNG与BKLS双方达成共识,将在小型LNG(ssLNG)及ISO罐式集装箱LNG等项目上展开深度合作,充分利用越南盖梅LNG接收站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完善的设施功能,以创新型LNG跨境多式联运方式,通过海运、河运、铁路以及陆运等多种方式将LNG运输至发电厂及工商业直销用户,有效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03

霍尼韦尔18.1亿美元收购空气产品公司LNG工艺技术和设备业务

日前,霍尼韦尔和空气产品公司联合宣布,霍尼韦尔已同意以18.1亿美元的现金交易收购空气产品公司的液化天然气 (LNG) 工艺技术和设备业务。

空气产品公司LNG工艺技术和设备业务包括设计和制造绕线式热交换器 (CWHE) 和相关设备。CWHE可在单个交换器中提供最高的天然气吞吐量,占地面积小,无论是在陆上还是海上均可实现稳健、可靠和安全的运行。

目前,霍尼韦尔为全球LNG客户提供预处理解决方案。收购后,霍尼韦尔新的LNG产品线将涵盖天然气预处理和先进的液化技术,利用霍尼韦尔 Forge和 Experion平台下统一的数字自动化技术,实现天然气资产的高效、可靠和优化管理。

空气产品公司液化天然气业务约有475名员工,总部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阿伦敦,在佛罗里达州的马纳提港有一个39万平方英尺的制造厂,生产各种规格的CWHE。




友情链接:
电话:秘书处 010-59227459 会员部 010-59258892 传真:010-59227459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2号院1号楼812室
扫一扫
关注协会微信服务号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动态    |   行业资讯    |   服务平台    |   协会智库    |   会员管理    |   分支机构    |   党建引领 Copyright@2022 www.CPC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 版权所有:中国石油流通协会
京ICP备18014440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