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17
国内速记
国开行上半年发放1541亿元贷款支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国家开发银行向电力、油气等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发放贷款1541亿元,重点支持新型电力系统,以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油气“全国一张网”织网组网,以及能源储备等领域发展,助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国开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围绕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持续加大对能源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融资支持,积极助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服务能源体系向“绿”向“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工信部:推进石化等行业低碳改造
日前,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并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在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方面,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主要聚焦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支持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提高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
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方面,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在航空、船舶、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等领域率先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积极探索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有效方法,推动制定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在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开发供给,加快推动氢能、新型储能、环保装备、绿色智算、智能微电网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持续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欧盟对华纯电动载人汽车作出反补贴初裁
日前,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New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for the Transport of Persons)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对涉案产品征收17.4%—37.6%的临时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集团临时反补贴税率17.4%,吉利集团临时反补贴税率19.9%,上汽集团临时反补贴税率37.6%,其他合作公司和其他公司临时反补贴税率分别为20.8%和37.6%。
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8703 80 10(TARIC编码为8703 80 10 10)。本案补贴调查期为2022年10月1日~2023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补贴调查期结束。措施自公告发布次日起生效,有效期为4个月。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自主发起反补贴调查。
中国石化4家企业获评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中国石化4家企业获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
多年来,中国石化积极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截至2023年底,已连续9年开展“能效提升”计划,其中2023年实施“能效提升”项目497个,节能86万吨标准煤,节能率2.2%。
深入推进对标工作,积极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及行业协会组织的能效“领跑者”评选活动,争做行业标杆;制定完善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开展装置对标提效等活动,推动能效水平提升。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石化不断加大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管理水平,推动应用能源管理系统,有序推进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开展节能监察,核查项目节能效果,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
中国石油:布局天津“充电+”产业 构建新能源网络
截至6月底,位于天津市开发区第三大街的超级充电站充电量再创新高,月度充电量达13.5万千瓦时,最高日充电量超5000千瓦时。作为中国石油天津销售公司自主立项、开发设计的自有智慧型超级充电站,该站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是天津首座五星级充电站。
近年来,天津销售紧跟国家绿色产业布局步伐,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和销售公司号召,通过“充电+”产业生态布局,构建起“强而有力”的新能源网络。在充电业务布局上,天津销售坚持以点带面、小步快跑,在高质量推进超级充电站运营的基础上,加快增设充电桩。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建设运营充电桩106枪,覆盖天津市多个重点区域,有效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题。同时,公司大力发展光伏业务,已建成投运5座光伏站,其中,第三大街站自发自用比例达94%以上,其余4座加油站光伏项目均实现余电上网,降费增效明显。
在保障充电站平稳运行的同时,天津销售加强异业合作,积极与各充电平台以及昆仑网电沟通协商,先后开通小桔充电、平安好车主平台互联互通功能,为进一步增加站内充电量打好基础。在互联互通功能的加持下,充电站引流效果明显,6月日均充电量环比上升943千瓦时。此外,天津销售加强运营数据分析,合理制定分时服务费,其中,华晨加油站通过降低谷时服务费,充电量明显增长。
上期所燃料油标准仓单交易业务上线
近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综合业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上线燃料油品种保税标准仓单交易。此次燃料油标准仓单交易业务上线是上期所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需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悉,此次上线的燃料油品种保税标准仓单交易的标的为仓库标准仓单,在平台上可进行全价报价和升贴水报价,报价单位为元/吨,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当日报价的范围是FU2408合约前一交易日结算价±16%。
燃料油品种保税标准仓单上线交易均暂免向交易商收取交易手续费。平台为指定交割仓库代收并划转交易商参与仓单交易的仓储费,仓单交易暂免收取过户费。
国际要闻
中东天然气产量增长1.6% 卡塔尔LNG出口居全球第二
英国能源研究所近日发布《世界能源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为4.0592万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0.3%。其中,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为7127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1.6%,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17.6%。
美国2023年天然气产量为1.0353万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4.2%,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25.5%,居全球首位;俄罗斯2023年天然气产量为5864亿立方米,比2022年下降5.2%;伊朗2023年天然气产量为2517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1.6%;中国2023年天然气产量为2343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5.6%。
2023年,全球LNG出口量为5492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1.8%。按国家来看,2022年排名第三的美国跃居首位,LNG出口量为1144亿立方米(占全球LNG出口量的20.8%),比2022年增长9.4%。2022年排名第一的卡塔尔以1084亿立方米的LNG出口量退居第二,比2022年下降2%。澳大利亚以1074亿立方米的LNG出口量位居第三。此外,中东地区阿曼的LNG出口量占全球LNG出口量的2.8%,阿联酋的LNG出口量占全球LNG出口量的1.4%。2023年,全球管道气出口量比2022年下降了8.3%。
此外,气价方面,受欧洲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2022年荷兰TTF气价创年均历史新高,约为每百万英热单位37.09美元。2023年则回落到每百万英热单位12.87美元,低于2021年每百万英热单位15.67美元的水平。
壳牌预计因生物燃料工厂停产将面临最高 10 亿美元的损失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壳牌公司将对其位于鹿特丹的一个重大能源转型项目进行高达10亿美元的减值。该项目旨在将废物转化为航空燃料和生物柴油。
由于生物燃料市场的挑战,壳牌暂停了该项目。公司预计第二季度将出现15亿至20亿美元的非现金减值,其中包括新加坡一家化工厂的6亿至8亿美元减值。该化工厂已同意出售给嘉能可和印尼PT Chandra Asri Pacific公司。
鹿特丹工厂位于壳牌的佩尔尼斯炼油厂,设计年产量约为82万吨生物燃料,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和生物柴油,原料为使用过的食用油和动物脂肪。壳牌可能还会使用经过认证的可持续植物油作为补充。桶。
美国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的预估近乎EIA两倍
近日,美国预计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180万桶/日,几乎是国际基准预测机构当前预估增速的两倍。
这是基于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发布的最新展望。相比之下,6月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25年需求将增长100万桶/日。这一偏差凸显出鉴于中美等许多国家的经济前景仍不明朗,预估石油需求是一项棘手的任务。这引发了对原油消费增长速度的疑虑,促使IEA预测增长乏力。
不过,该美国机构对2025年的预测仍然与OPEC+基本一致,并略高于高盛等华尔街银行的预测。就今年而言,EIA报告提供了一些信号,表明OPEC+决定延续减产措施至第三季度的举动可能正在奏效。报告称今年下半年全球石油库存预计将每天减少约70万桶,可能推动布伦特原油价格至平均每桶8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