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10
国内速记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三项标准修改单发布
6月11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等三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三项标准”)修改单。
三项标准修改单从行业实际和环境管理需求出发,聚焦重点和亟需解决问题,采取宽严相济策略,在加强关键环节管理的同时调整部分与生产实际不相符内容,对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废水敞开液面VOCs逸散控制、储罐和装载设施运行控制、塑料制品行业治理要求、达标判定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提升标准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据悉,三项标准修改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实施。新建企业全面实施,现有企业实施修改单中不需要设施改造的规定。对现有企业需进行设施升级改造的规定,包括酸性气回收装置和烷基化废酸再生的排放限值、废水液面有机废气收集后的处理效率、储罐呼吸阀的泄漏控制和储罐附件的密封、汽车罐车的底部装载等,自2025年12月31日起实施,给予企业充足升级改造时间。
国资委印发央企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
为推动中央企业在新时代以更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制定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新时代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作出部署。
《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新时代”“高标准”的总体原则,贯彻“三个统筹”的基本方法。一是统筹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央企业特色履责实践,既遵循普遍规律,又体现中国特色。二是统筹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与功能价值实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三是统筹社会责任整体工作与所属各领域具体工作,实现社会责任各项工作协调一致、运转高效。
《指导意见》从“四个维度”界定了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是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前提;“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提升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水平”是发挥功能价值的必然要求;“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是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四个维度”从企业自身发展到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再到全球可持续发展,层层递进、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内涵。
此外,《指导意见》从组织领导、制度机制、深化实践、沟通传播、监督考核等5个方面对相关工作实施提出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扎实开展。
上海发布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清单
6月10日,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国网上海电力联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首次公开发布“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清单”。
本次上海发布的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清单,是上海作为全国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试点城市,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支持下建立的全国首批真实溯源、严谨认证的绿电消费核算凭证,并据此构建形成国内标准统一、权威可信的绿电消费认证体系。
核算清单记录了企业年度总用电量、绿色电力核算总量、绿色电力消费占比等关键指标和减排成效。核算清单还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绿电消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可信记录和溯源,保障绿色电力消费环境权益唯一性和权威性,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绿电“核算难、认证难”等痛点,实现了“小清单,大核算”。
截至目前,2024年上海已达成绿电交易4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突破1500万张,省份间绿电绿证交易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全球油气发现量去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去年全球油气发现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的50亿桶油当量,而油气勘探成本则上升了近两倍。这是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近期发布报告中的最新统计数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援引该统计数据报道称,在新发现的5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储量中,60%是石油储量,40%是天然气储量。
该报告称,与2022年新发现的105亿桶油当量的油气储量相比,2023年的数据支持了欧佩克的观点,即虽然需求不断增长,但油气行业在新油气供应方面的投资还不够。欧佩克将这一趋势归咎于对能源转型的支持和对油气投资的抑制。
成本问题可能也是油气投资较低的原因之一。该报告称,2023年天然气勘探成本从2022年的2.6美元/桶油当量升至5.3美元/桶油当量。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数据显示,2023年石油勘探成本也大幅上升,从2022年的3.5美元/桶升到8.8美元/桶。这可能是因为多数新发现都在深海。2023年41%的新发现是在超深水区,另外30%是在深水区。
就地理分布而言,在2023年新发现的油气储量中,亚洲占比最大,为32%;其次是拉美,为21%;欧洲和非洲并列第三,各占11%。
更高的勘探成本和寻找新油气资源面临的挑战可能进一步抑制油气行业的投资增长,增加欧佩克对石油市场即将出现结构性赤字的担忧,而全球石油需求很大程度上仍在增长 。
中国石油阿布扎比陆海项目二期3座海上油气集输平台全部投产试运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阿布扎比公司获悉,阿布扎比陆海项目二期3座海上油气集输平台全部建成并投产试运。
据了解,3座海上油气集输平台分别位于贝尔巴泽姆区块下辖的贝尔巴泽姆、多乐、萨撒油田,可将油气输送至距油区50公里的泽库岛进行处理并外输销售。
阿布扎比公司负责人表示,阿布扎比陆海项目二期3座海上油气集输平台成功投产试运,充分展示了中国石油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紧密合作的成果,使双方更有信心进一步在油气投资领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格局,开启中阿能源合作新篇章。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投产仪式举行
近日,在伊拉克米桑省,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正式投产。伊拉克总理苏达尼、伊拉克副总理兼石油部长哈扬、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共同转动阀门,并在投产庆典仪式上致辞。
该项目是伊拉克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项目之一,是中伊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友好合作的又一个生动实践。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希望双方继续携手并进,加强油气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动更多能源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伊拉克副总理兼石油部长哈扬表示,油气产业对带动制造业蓬勃发展至关重要,伊拉克将继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扩大油气项目投资,在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强与中国石油的合作,打造新亮点开拓新领域,努力实现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表示,天然气处理厂项目的投产,既是哈法亚油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中国石油将一如既往地与所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持续推进哈法亚油田的发展;将更加关注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始终把支持当地社区发展、培训员工和创造就业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努力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续写中伊两国能源合作的新辉煌。
国际要闻
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将达到1320万桶/天
6月11日,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发布了2024年6月短期能源展望(STEO)。EIA预计,到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平均将达到1320万桶/天,比2023年的水平增长2%。EIA预计,2025年美国原油平均日产量为1370万桶。
这一产量展望与5月份的《短期能源展望》保持不变。与此同时,美国能源署公布的每周原油产量数据显示,在过去12周内,美国原油产量平均保持在1310万桶/天。
尽管原油产量预测保持稳定,但价格预测却并非如此。在定价方面,EIA目前预测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24年平均为84美元/桶,高于2023年的82美元/桶。EIA之前的报告预测2024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88美元。对于明年,EIA将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维持在每桶85美元不变。
预计2024年美国天然气(干气)产量为1030亿立方英尺/日,此前预期为1040亿立方英尺/日。预计2025年美国天然气(干气)产量为1050亿立方英尺/日,此前预期为1050亿立方英尺/日。预计2024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为890亿立方英尺/日,此前预期为900亿立方英尺/日。预计2025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为900亿立方英尺/日,此前预期为890亿立方英尺/日。
国际能源署:今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将达2万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IEA)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在清洁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2万亿美元,是化石燃料投资的两倍。
国际能源署在其年度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中表示,预计2024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将首次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约2万亿美元将用于清洁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核能、电网、储能、低排放燃料、能效改进和热泵,其余资金将用于天然气、石油和煤炭。
2024年,中国将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最大份额,估计为6750亿美元,而欧洲为3700亿美元,美国为3150亿美元。然而,报告补充称,在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等世界部分地区,能源投资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