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速递No:9
国内速记
国家五部委印发《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 年,通过实施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00万吨。到2030 年底,炼油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部门:加快液化天然气、醇、氢、氨等燃料动力船型研发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运输船舶发展。加快液化天然气(LNG)、醇、氢、氨等燃料动力船型研发,强化高性能LNG、大功率醇燃料发动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动力电池等关键共性、前沿引领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能源船舶装备供给能力。支持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支持绿醇、绿氨等燃料动力国际航行船舶发展,推动LNG、生物柴油动力船舶在具备条件的沿海、内河航线应用,支持纯电池动力在中小型、短距离内河船舶试点应用,支持船舶探索开展箱式电源等可移动设备换装模式试点应用,逐步扩大绿电、LNG、生物柴油、绿醇等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完善客运船舶重大改建政策,实施新能源船舶优先靠离泊等激励措施,保障电力、LNG、生物柴油、绿醇等能源供应能力。鼓励探索建立区域性船舶全面新能源化先行示范区。
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67%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数据显示,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67%。
2024年1-4月份世界新能源汽车达到449万辆,渗透率达到了15.8%,其中纯电动车的渗透率达到10.4%,而插电混动达到5.4%的渗透率。其中欧洲新能源乘用车今年1-4月净增量仅有7万辆,同比增速8%;欧洲新能源乘用车4月销量22万辆,增长14%;今年1-4月美国新能源的销量48万辆,增长9%,美国新能源增速放缓。
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3年的中国占世界份额64%,2024年1-4月继续保持64%的份额,其中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达到67%。2023年中国纯电动车份额达到世界62%的水平,2024年1-4月纯电动车份额达到世界的59%,表现相对平稳。中国插电混动在世界市场呈现七成占比,表现出众,其中2023年中国的插混世界份额的69%,2024年1-4月进一步提高到71%的超高水平。
预计今年消费量将接近4300亿立方米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4年4月全国天然气运行快报显示,4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5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8%;1—4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3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9%。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1076亿立方米增至2023年的3945亿立方米,复合增长率达9.7%。在当前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持续宽松背景下,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我国LNG进口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国产气、进口管道气供应稳步增加,为天然气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业内看来,未来中国仍将是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力,预计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将接近4300亿立方米。
上海港完成首次散装船LNG锚地加注作业
6月10日,在吴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远程监控和“海巡012”轮的现场守护下,液化天然气(下简称:LNG)加注船“海港未来”轮顺利完成对“Mount Aconcagua(阿空加瓜山)”轮约5300立方米LNG的海上“船对船”加注作业,这意味着上海港首次双燃料动力散装船LNG锚地加注作业顺利完成。至此,上海港绿华山南锚地已完成13次LNG燃料加注,加注量超45955立方米。
据了解,与传统船用燃油相比,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可实现硫氧化物零排放、氮氧化物减排90%、二氧化碳减排25%,每年可降低燃料成本30%左右,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适合国际远洋大型船舶。上海港为过境双燃料船提供加注供应保障服务,有利于为大型国际远洋船舶节约经济成本,更好履行节能降碳社会责任。
为保障本次加注作业顺利完成,吴淞海事局第一时间联合相关企业、船方代表召开风险研判协调会,建立专项的夜间安全管理保障方案与应急预案,形成了针对性的水上安全监管服务体系,通过“VTS远程监管+海巡大队现场检查”的监管服务模式,对周边水域实施现场管控,保证锚地LNG水上加注“前、中、后”全过程安全高效。
中石油云南石化总计投入21亿元实现超低排放
近日,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发布《环境保护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这是该企业连续第7年发布《公报》,从多个方面向社会披露云南石化针对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绩成效。
《公报》显示,云南石化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总计投入21亿元建成可靠、高效的废水、废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固废处理设施,实现超低排放。实施“双碳”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每年近8万吨速度递减。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00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1000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约50吨。截至目前,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率达80%,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少于20吨。
《公报》显示,近年来,云南石化在实施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全国石油和石化行业绿色工厂”、工信部“绿色发展先进水平”千万吨炼厂第一名。获批云南省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A级企业,两次摘得国家和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荣誉。
深圳万吨级石油平台导管架出港
6月10日上午10时,在深圳南山海事局海巡艇的护航下,大型驳船“海洋石油228”运载万吨级西江30-2DPPB平台导管架从深圳赤湾建造场地顺利驶向安装及作业所在南海东部海域。
该导管架总重量约11000吨,高约108米,相当于40层民住用房的高度,将服役于距深圳东南12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作业水深约98米。该导管架采用一体化工艺建造,由52个结构片像搭积木一样逐层构筑而成,并创新应用封隔器、卡桩器、吸能器等新一代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推动我国大型海洋油气装备建造技术实现新突破,是我国大型海洋油气装备建造技术实现新突破的又一深圳智造“国之重器”。
为保障导管架运输拖带作业的畅通与安全,深圳南山海事局加强与有关企业、船舶进行沟通,安排政务中心专人对接,为拖带船组开通“绿色通道”,保证了拖带船组手续办理“零等候”“零延误”。
国际要闻
OPEC月报:石油需求仍然强劲,增产不会扰乱市场
在最新公布的原油月报中,OPEC维持了上月对2024年和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预测。
OPEC将2024年第二季度的原油需求预测上调了5万桶/日,但将一季度石油需求预测下调了5万桶/日,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仍然维持在220万桶/日不变。OPEC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同比增长230万桶/日,持平上月预测,比上半年多出15万桶/日。2024年的石油需求平均将达到1.045亿桶/日。对于2025年,OPEC对于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在180万桶/日不变。
OPEC表示,预计航空煤油和汽油将成为经合组织国家夏季旅游旺季的主要需求推动力。在经合组织之外,预计中国将引领需求增长,这得益于航空旅行复苏和制造业改善。
沙特多措并举为“非油转型”筹资
近期,沙特阿美启动股票二次发行,这是该公司自2019年12月创下全球史上最大首次公开募股之后重返股市。作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之一,沙特近年来加速向“非油”经济转型,寻求各种渠道和方式为转型战略“2030愿景”筹资。
业界普遍认为,作为沙特财政支柱,沙特阿美通过二次发行股票,可以为“2030愿景”筹措更多资金;同时,二次售股可以帮助沙特阿美重塑形象,获得市场更多信心和支持。
据了解,沙特“2030愿景”旨在实现该国能源结构转型与经济多元化,包含3大主题、96个战略目标以及11个愿景落实计划,沙特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投入12万亿沙特里亚尔(约合3.2万亿美元)资金。
道达尔扩展印韩市场LNG供应版图
近日,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能源公司(TTE.US)宣布了两项重要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
首先,道达尔与印度石油公司签署了一项销售和购买协议。根据协议,自2026年起的十年内,道达尔将每年向印度石油公司输送高达80万公吨的液化天然气。这一合作将有助于满足印度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也为道达尔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长期客户。
此外,道达尔还与韩国东南电力公司签订了一项中长期供应协议。根据该协议,道达尔将从2027年起的五年内,每年向韩国东南电力公司供应高达50万公吨的液化天然气。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韩国实现能源多元化,也进一步扩大了道达尔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
道达尔能源公司在液化天然气市场上的两项重要新协议,不仅标志着该公司业务的扩展,也反映出全球尤其是欧洲对液化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欧洲天然气市场最近遭遇了一次重大震荡,原因是挪威的天然气供应突然中断。6月3日,阿姆斯特丹期货交易所的荷兰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一度大幅上涨约10%,英国天然气期货价格也同步上涨。此外,随着亚洲的高温热浪,空调用电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天然气进口需求的增长,这可能会导致亚洲与欧洲在天然气供应方面的竞争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