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油气、碳双控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在即
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7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上述三份文件均涉及能源领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有研究人士分析,考虑到发文流程,上述审议通过的文件距离印发还有一段时间。能源问题专家刘满平认为,此次计划再次出台油气、电力体制改革相关意见,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油气和电力发展都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会议提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2020年9月,我国“双碳”目标提出,绿色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被摆在突出位置。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出“碳排放双控”。
上述要求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完善能耗双控机制,二是完善碳市场建设。事实上近年来,国家政策已在这两方面发力。2022年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就是完善能耗双控的重要举措。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快完善等,都是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重要基础工作。
会议还指出,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坚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优化完善调控方式,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双控各项配套制度,为建立和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积极创造条件。
这意味着短期内,能耗双控仍是主要的考核手段,完全过渡到碳排放双控仍需一定的条件和时间。有碳市场研究人士认为,未来几年,伴随着《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的出台,国家在能耗双控、碳排放方面的政策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近年来,国际能源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极端气候对于能源的影响也日趋明显,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因此,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是此次会议明确提出的目标之一。会议从上中下游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深化油气储备体制等四个方面对今后油气发展提出了指引。
针对油气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油气行业上、中、下游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稳定可靠供应”。当前,我国油气行业在上、中、下游环节都存在不同的体制机制制约因素,如上游开发环节,市场主体仍不丰富,国内增储上产力度有所加强,但大规模开发快速上产仍有难度;中游管输环节组建了国家油气管网集团,提高了油气输送效率,但油气运营机制仍待完善,全国“一张网”仍待补齐;下游配气环节仍待规范等。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分领域监管和跨领域协同监管,规范油气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要深化油气储备体制改革,发挥好储备的应急和调节能力。
有市场人士认为,会议首提“油气储备体制改革”,体现了对油气储备的重视,后续油气储备体制可能会有新变化。
一直以来,储气调峰是天然气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为补足储气短板,201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近年来,天然气储备能力明显提高,但责任划分仍不够清晰,运营机制仍有待完善。近两年的欧洲能源危机并未造成严重的天然气供应短缺,很大原因在于欧洲拥有较为完善的油气储备体系,这对于提高我国油气供应安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近两年,燃气安全事故多发,引发主管部门重视。燃气安全监管涉及部门较多,强化分领域监管和跨领域协同监管意义重大。
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的发布,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至今已过八年。与2015年相比,无论是电力供需形势,还是电力系统资源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要求下,电力改革从概念定义到实施路径,再到效果评估,都迫切需要新的顶层设计指导。
本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自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来,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专家学者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广泛研究,直到此次会议定调,新型电力系统具备“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等五大特征。
会议同时指出,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做好电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新能源装机和电量比例不断提升,原来围绕煤电“起家”的电力市场模式、电网运行方式、电力电子设备技术以及市场监管模式等,都面临革新压力。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全行业共同的课题。